高三这一整年都没什么时间玩WOW,所以本回自然也没有WOW的内容——或许这会是唯一一个与WOW毫无关联的章节——抱歉了各位WOWer,我终竟是忍不住想写点什么,所以把视角暂时从WOW移开一下下。如果您没有兴趣,单纯只是奔着WOW的游戏故事来的,那么可以酌情选择跳过。
DD看到我和小乔整天搞在一起(玩怪猎),心里很不是滋味,经常在课间找小乔的麻烦:“熊本来要跟我们玩魔兽的,都怪你一天拉他去玩什么B怪猎。”说完就挥舞着他那左撇子的强健左臂,将另一个左撇子(即小乔)的脖颈夹到腋下拖行至厕所,然后原地上个厕所再回来。但小乔从来都是不上厕所直接回来。
这样的画面在整个高中3年上演了无数次,以至于到后来这不仅变成了他俩的传统节目,“DD夹腋”这一终结技还发展到了其他衍生角色身上,见谁夹谁(我也中过一次招)。刚开始小乔还会挣扎反抗,但他渐渐地发现被DD夹在腋下之后大约确乎是无法逃脱,于是后来也便逐渐妥协顺从了。但唯一不曾妥协的,就是严词拒绝DD发出的一起上厕所的邀请。不止DD,整个高中3年,没有任何人亲眼看到过小乔上厕所。这是一件极其匪夷所思的事情。
展开剩余81%后来,我们为表达对小乔战胜人类三急的尊敬,称他为“机器人Joe”。
同时,我们为表达对DD那强悍战斗本能的尊敬,称他为“赛亚人DD”。
哦对了,他俩不仅都是左撇子,头发还都是自然卷。另外,破解过“夹腋”神技的人其实不少(我中招的那次就成功破解了),只要被破解之后DD就没有再去夹那个人的欲望了。也就小乔一辈子破解不了,所以硬是被夹了一辈子。
小乔的很多网名都跟怪猎有关,但我刚加他QQ时他还叫Joe Dan,之后改成了“火箭不夺冠,网名就不换”。与此同时代号YXZ(出场于第1回的运动哥)的网名则叫“湖人不夺冠,网名就不换”。直到高中毕业,火箭和湖人都没能夺冠,但他俩的网名后来还是换了。他们俩一个火箭球迷一个湖人球迷,那我呢?
姚明还在NBA的时候,我自然是支持大姚的。但我没能像小乔那样“爱乌及屋”地粉上火箭队,而是在姚明退役之后丧失了主队立场。还好在某个不起眼的小球市里有个不起眼的历史级超巨叫邓肯,他很多方面都和姚明相似:天赋超群、技术扎实、球风无私、性格谦逊。姚明对他评价极高,我很快也爱上了这个呆子。
然后我就在2013年的夏天见证了总决赛G6那令马刺球迷撕心裂肺的几幕。
具体发生了什么球迷朋友们都知道,我就不再自揭伤疤了。
2013-2014赛季,GDP仨老头又老了一岁。处于生涯暮年的蹲灿和马努或许已经快燃尽最后一滴油了。一想到再次夺冠几乎无望,我便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虽然我是个理工男,但从小酷爱读历史。历史书中的英雄迟暮总是令我扼腕叹息。
虽然发生了什么球迷朋友们都知道,但我还是想再鞭个尸:
马刺队以总决赛历史最大分差绅士横扫了热火,复仇成功并夺得总冠军。
马刺夺冠的时候已经高考结束了,但还没出分。
此时小乔的网名已经换成了“劲敌!白速龙王”,并且天天喊我去玩星际,我每次都以操作太复杂玩不明白为由拒绝;接着他又会喊我去玩游戏王,我又会以新卡太多不认识为由拒绝;最后他会喊我玩怪猎,我却都会稀里糊涂地答应下来。
多年以后,我才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了这个所谓“稀里糊涂”的解释:“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乔乔(JOJO),这也在你的计算之中吗?还是说在你的算计之中?
被小乔算计着玩了一阵子的怪猎,我也把网名改成了“天空王者”(狩猎火龙的任务名称),小乔看到后不甘示弱又改成了“绝对强者”(狩猎轰龙的任务名称)。后来我们还讨论过,怪猎里的怪物对应到NBA里都是哪些球星。
比如白速龙王,被我们对应到了“白巧克力”贾森·威廉姆斯(又白又速);天空王者火龙则对应的是飞天遁地的“半人半神”文斯·卡特;而绝对强者轰龙自然对应着霸气无比的“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下位(常规赛)轰龙作为5-6星的怪物,乱入2星采集任务爆杀萌新,虐菜天下第一;上位(高端局)轰龙还是那些套路,依旧只会虐菜的那三板斧;G级(总决赛)轰龙则空有数据难以取胜,频繁被各类高端玩家戏耍,成为他们冲纪录的玩具。
当然了,以上都是我们开玩笑说的,小孩子不懂球瞎说的,千万别当真嗷。
回到篮球,我从马刺GDP身上学到了付出、牺牲与自强不息。
我相信其他球队其他球星的球迷们在他们喜欢的球星身上所学到的和我的收获应该是相似的,都是一些不可名状的某种所谓精神力量。然而无论何种精神力量,都不能——至少不应该——表现为“遇到失败找借口”和“遇到困难绕道走”。普通人遇到失败或许会推卸责任找借口,遇到困难或许会逃避会抄捷径,所以普通人才羡慕并且尊重那些从不找借口、敢于直面一切困难和失败的猛士。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于我而言,这“淋漓的鲜血”便是高考发挥失常。
失常的幅度挺微妙的:再考高点我就不会有任何复读的念头,再考低点我就能下定复读的决心。可以说是正好卡在了我对自己估分时定下的复读分数阈值上下。
兴许是受到了那一年马刺夺冠的影响吧,我相对平静地接受了这次相当重要但又谈不上多么重大的失利。我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一定还有复仇的机会。
机会肯定有,但不是在大学。因为大学对我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打游戏。
远赴北京成为大学生之后,我有了大把的时间玩WOW,也有了大把的时间看NBA。
关于NBA的内容写着还挺起劲的,今后的章节里大概率还会出现NBA元素。由于2013、2014那两个赛季对17、18岁的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这里我打算引用那两年邓肯在总决赛的重要对手——迈阿密核心内线波什在入选名人堂演讲时的一句话来结尾,送给所有处于失败之中,但同时也正在迈向成功的朋友们:
“Legends aren't defined by their successes. They are defined by how they bounce back from their failures.”
发布于:重庆市问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